家校合作共筑学生美好未来
家庭教育论文
作者: 学校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19/12/9 19:30:20 | 5508次浏览
金坛区第一中学 景爱忠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种形式。其中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学校和家庭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因此,要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必须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这样的结合,更多是班主任与家长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来完成的。结合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就这一问题我做了如下一些简单的思考:
一.班主任应与家长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
1.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平等对话
班主任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有效进行。班主任有义务甚至是权利去管理教育自己的学生,但同时却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家长我们没有这项权利。另外,家长也没有义务接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在教育管理学生的问题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我们对学生教育管理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因此,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语气、语态,切不可给家长高人一等的感觉,更加不可以用训斥的语气与家长交流。在与家长的谈话中,班主任要学会聆听,营造和谐的交谈气氛。及家长之所需,对于家长的合理要求应该及时处理,能办则办,办则办好。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班主任应该坦诚相告,争取家长们的谅解。相信家长也是通情达理的。这样也就能是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交流学生的情况,也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僵局和矛盾。
2.利用各种平台,与家长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系
在如今的形势下,很多的交流平台都可以被我们有效的利用起来,如:利用QQ中的视屏会议功能进行一对多的小型家长会;建立班级微信群,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班主任、家长与任课老师等之间的沟通交流,甚至可以邀请一些心理辅导老师等参与进来;利用好校信通平台,及时的向家长发布一些学校通知等,校信通平台能以手机短信的形式讲一些通知发送到家长手机上,这也就解决了部分家长受文化程度或家庭条件的限制不会使用手机的问题。
3.开好每一次的家长会
就目前情况来说,召开家长会是学校同家长集体交流的主要形式。班主任需有效的利用好一学期1到2次的家长会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如:观看视屏、任课教师交流、学生汇报、节目表演、家长期望等。整合集体的智慧,与家长达成切实可行的教育共识。
班主任还应该做好家长会的后期延伸工作,首先,总结整个家长会的相关内容,将家长的想法整理到位,并及时向学生、任课老师及学校进行反馈;其次,积极收集家长会后学生的一些相关信息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充分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落实情况。
4.努力做好与家长的个别交流
班主任与家长的个别交流,特别是家长的单独来访是班主任工作中常会遇到的问题,做好家长来访的接待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
(1)对于家长的到访需要班主任热情的接待,如:搬张凳子,倒杯水等。不能因为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来区别对待学生家长,要让家长有种亲切感。就算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也不能让家长有种抬不起头,或是来班主任面前承认错误的感觉。家长的到来是希望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让家长感受到我们一颗真诚之心,让家长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就算是处罚)都是在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成长。这样家长才能更放心的协助班主任一起完成对学生的管理,也更愿意与班主任交流学生的情况。
(2)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还必须注意自己语言的组织,条理必须清晰,切不可天马行空,想到哪说到哪。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可以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每个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因此,在与家长交谈过程中,先交流学生在学校的一些闪光点,也有利于家长放下戒心,对于后面的一些问题也能更好的交流。
二.帮助家长寻求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观念
对于当前的高中教育来说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高考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很多家长在重视高考分数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假期,很多家长会给学生安排各种补习,但是这些家长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在适应了补习的情况下,在学校还会认真听吗?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班主任首先应该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并且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家长、学生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随着学生的发展,以及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进行调整。
其次,班主任应该帮助家长提高其在学生心目中的教育地位。作为班主任常会听到家长这么对我们说:“老师,还请您帮我们多说说孩子吧!您说的话他能听,我们说的话孩子不听啊!”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可能会有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特别是对于新班主任来说。但是,次数多了之后,很多班主任就会开始觉得“你做父母的说了小孩都不听,我们做老师的又能说些什么呢?”所以,这就需要班主任帮助家长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教育地位。而主要的切入点,我觉得还是应该从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入手。
在很多学生的童年里,估计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小孩”陪伴着他们的成长。也许正是因为这有家长创造出来的“别人家的小孩”逐渐使得小孩不再愿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了。因此,家长在与小孩沟通时切不可操之过急。虽然说在成长的路上,比较是必然存在的,但家长在与小孩沟通时却不能一味的与领先者比较,这只会是小孩逐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往后看看,吸取他人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能获取一点成功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