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常州市金坛第一中学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党群工作>>党建动态>>阅览文章
【主题教育】华罗庚的励志故事(四)

作者: 程杰 | 发布时间: 2023/5/16 13:49:42 | 1245次浏览

华罗庚(1910—1985年)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际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卓越科学家中,享誉国际的数学家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现代数学学派,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并深入厂矿、农村大力推广“优选法”“统筹法”,用一生书写了爱党爱国的光辉篇章,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


a5053304b3b1592a86d734ff3cdc9890.jpg


爱国是人生底色
华罗庚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小耳闻目睹列强的欺凌、国家的孱弱,激发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图强的决心。家贫辍学、在杂货铺打杂的他自学完成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后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赏识。1930年,熊庆来打破常规,让20岁的华罗庚来到清华大学工作学习,华罗庚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1936年,华罗庚被派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间,他完成了十几篇高水平论文,开始在国际数学界赢得声誉。回国后,正值全面抗战时期,华罗庚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生活条件极端艰苦,他住在昆明郊区一个牛棚上面的阁楼里。每当牛在下面的柱子上蹭痒痒时,阁楼就开始摇晃摆动。晚上没有电灯,他就往一个小碟子里盛一点桐油,放两根棉线做灯芯。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里,从1939年到1941年,在微弱的桐油灯光之下,华罗庚写出了数学经典著作《堆垒素数论》,在数学界引起轰动,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以华罗庚为首的中国数学学派已举世公认,实现了他在数学赛场上为祖国争取荣誉的决心和愿望。

3ce112df44c1081e75f0c2e5ff4793be.jpg


华罗庚不仅自己奋发治学,还思考中国科学发展的前途。他认为,抗战期间应先打好纯粹科学这个基础,这是治本所在,将有利于20年后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兼顾的科技发展思路。这一真知灼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科学发展路线可以说是遥相呼应。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切实的爱国行动,为此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调。

1946年9月,在数学界声名鹊起的华罗庚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后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正教授。此时的华罗庚虽然身在美国,心却始终牵挂着祖国,思考着中国数学与科学发展的大问题。他对美国朋友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且我想我们能够赶上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邀请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引起强烈反响。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高教部设立归国留学生招待所。1950年2月,华罗庚舍弃美国的汽车、别墅和丰厚薪水,带着妻儿踏上了归途。

矢志践行科学报国
华罗庚不仅是一位蜚声国际、为国争光的数学大师,还在人才培养、数学科普等方面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出色的贡献。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潜心研究、推广应用,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可以说是科学报国的典型代表,是科学家精神的突出代表。

1f33262fe55513aabddbe403f6ee0dd7.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把原有数学研究方面的物资都搬去了台湾,再加上帝国主义封锁,研究工作面临困难。在异常艰苦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下,肩负着新建中国科学院数学所重任的华罗庚发挥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数学所上下团结一心,艰苦创业,不到五年就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出色的科研成果与专业人才。

华罗庚对培养人才很有一套,最突出有效的便是组织讨论班,这源于总结自身学习经历和国内外教学经验。在西南联大时期,他就组织了一个讨论班,在其中受到教益成为著名数学家的有段学复、闵嗣鹤、樊畿、徐贤修等人。20世纪50年代初,他又在新建的中科院数学所组织了两个数论讨论班,一个是基础性的,由他每周讲一次,讲义交给学生分别负责,反复讨论后再定稿;另一个是哥德巴赫问题讨论班,由学生轮流报告,凡有疑难之处,他都要当场追问清楚,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节假日他还常到宿舍找学生谈数学问题,常常用“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的话鼓舞大家。受他直接领导成长起来的学生有越民义、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王元、许孔时、陈景润、吴方、魏道政、严士健和潘承洞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院士或教授,有些是国际著名数学家,受过他影响的数学家更是不计其数。

华罗庚不仅培养数学专业人才,还特别重视推广数学竞赛活动、出版通俗读物,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数学的热情。1956年,在华罗庚的倡导下,我国首次开展数学竞赛,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大城市举办了高中数学竞赛。50年代北京市举办的历次数学竞赛活动,华罗庚都热心参与组织,曾亲自担任北京市竞赛委员会主席,从出试题,到监考、改试卷都亲自参加,还多次到外地去推动这一工作。比赛前后,他都亲自给中学生作报告进行动员,当时称为“数学通俗讲演会”。在这些报告的基础上,华罗庚出版了一批通俗读物,如《从杨辉三角谈起》《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数学归纳法》等,不仅普及数学知识,更富有启发性,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这些书一版再版,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并影响至今,成为他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

1985年6月12日,75岁的华罗庚在东京大学向日本数学界作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于当晚与世长辞,一颗数学巨星就此陨落。毕生驰骋在“数学王国”的华罗庚是在数学讲坛上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践行了他生前的志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的一生,矢志践行爱党爱国。人生的序幕、开篇是个人的数学理论水平达到世界高峰,而发展、高潮却无一不与国家命运、应用数学、社会价值息息相关,在人生结尾处,又以“理论数学与应用”落下帷幕,这也正是“老同志,新党员”“人民科学家”华罗庚75年光辉人生最恰当的诠释。

本文摘自《中华魂》2021年第12期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第一中学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华城路81号 联系方式:0519-82312017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站点统计: 昨天访问: 7335次 | 今天访问: 8348次 | 本月访问: 30449次 | 上月访问: 157266次 | 访问总数: 4629452次 | 文章总数: 176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