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5
作者: 张云霞 | 发布时间: 2024/5/7 20:42:04 | 670次浏览
一、隐喻理论
自从 Lakoff 和 Johnson 提出“概念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一种理
解事物、认知事物的认知手段”之后,语言教学领域越来越关注隐喻在实践应用方面的研
究。本研究以隐喻理论为指导,运用隐喻的运作机制,区分隐喻的类型,将高中英语语法
的抽象内容形象化、简单化。
(一)隐喻的运作机制
隐喻的运作机制是隐喻理论的核心,在基于隐喻的课件制作中的素材选取方面具有重
要指导作用。本章从“相似性基础”和“经验基础和意象图示”这两方面介绍隐喻的运作
机制。
1. 相似性基础
隐喻的本质是用具体的东西表达抽象的意义。具体的、用来理解抽象意义的事物在隐
喻中被称为始源域;而抽象的、人们通过始源域最终想要理解的意义则为目标域。一种事
物若可以用来表达另一种事物,必然具备被表达事物的某些特征,即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
之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石,也是隐喻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2. 经验基础和意象图式
“人的概念系统根植于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经验”① 。Lakoff 和 Johnson 认为,如果脱离
经验基础,没有一个隐喻可以被人们理解甚至是充分地表达出来。
隐喻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用相对熟悉的事物理解不熟悉的事物。对于熟悉的事物,人
们必然已经了解其概念,即具备该事物的经验基础;而意象图示则是该经验基础存在于我
们大脑之中的形式。
(二)隐喻的类型
隐喻有多种类型,作为认知手段时最常使用的隐喻主要有三种:
结构隐喻:指用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理解陌生、抽象的概念。如:“时间就是金钱”
这一隐喻中,用“金钱”这一具体的概念来理解“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
方位隐喻:指运用空间方位(如上下、内外、中心–边缘等)来理解某一抽象概念。
空间隐喻中的隐喻方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不同的,它以人们的生活及文化经验为基础。
如:英语文化中通常喜悦为上,伤心为下。所以英语中常会出现“I’m feeling up.(我很高
兴。)”和 “I’m feeling down.(我情绪低落。)”这样的表达。
本体隐喻:指运用实物理解某一抽象概念,对抽象的经验做出物质性描写,如量化、
分类等。这一类型的隐喻还包括拟人和容器隐喻。拟人与修辞手法“拟人”类似,即赋予
物体以人的特征;容器隐喻是指将没有边界或边界不明显的事物,如视野、活动等视为容
器。如:“他已经脱离困境了。”和“他正处于热恋之中。”这两个表达分别将抽象概念
“困境”和“热恋”隐喻成容器
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由 Mayer 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对于指导本
研究提出科学的高中英语语法演示型课件制作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图 2-1 为多媒体
学习的认知模型① 。根据这一理论模型,语词和图像作为多媒体呈现的两大主要方式,经
由人的耳朵和眼睛这两大感觉器官依次进入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多媒体学
习的主要过程就发生在工作记忆中”② 。Mayer 认为“按照人的认知方式组织的多媒体信息
比没有按照人的认知方式组织的多媒体信息更可能产生有意义学习”③ 。
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Mayer 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即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
设和主动加工假设。“双通道假设指学习者具备两种处理学习材料的通道。当学习者通过
眼睛接收文本、图片等材料时,由视觉通道进行加工;当学习者通过耳朵接收解说、音频
等材料时,由听觉通道进行加工;容量有限假设指人在每一通道中同时加工的信息数量是
有限的。主动加工假设指的是学习者能积极地投入到认知加工中,建立与他们经验一致的
心理表征”① 。
在三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Mayer 提出了高效利用图像和语词的一些原则,如:多媒
体认知原则、空间接近原则、通道原则和冗余原则等。这些原则是本研究中基于隐喻的高
中英语演示型课件制作策略提出的重要依据和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