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网站!
大单元教学设计:谱续青春诗篇 烛照人生之路 (石磊)

作者: 石磊 | 发布时间: 2024/5/15 16:29:21 | 923次浏览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谱续青春诗篇,烛照人生之路”主题大单元设计

单元内容

【设计意图说明】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被列为必修课程的7个任务群之一,下辖统编版必修教材5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足见其在高中阶段的重要地位。课标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从学习目标与内容来看,课标要求根据诗歌、小说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了解诗歌、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青春激扬”,旨在激励学生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本单元的写作任务为“学写诗歌”。

通过对单元提示、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解读可知,五篇诗歌主要要使学生体会形式、内容迥异的诗歌表达形式的冲击力度,“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由此可知,意象、情感是赏析本单元诗歌的关键。结合单元诗歌的个性和共性来看,《沁园春·长沙》《峨日朵雪峰之侧》都重视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渲染,其中《沁园春·长沙》侧重通过炼字的方式增强意象的表现力,从而烘托抒情主人公形象,而《峨日朵雪峰之侧》则侧重通过意象组合来抒发青春的哲思。《红烛》《致云雀》采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借“红烛”“致云雀”意象抒写诗人情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注重的是新诗形式的突破和强烈的抒情色彩。

小说方面,两篇小说背景不同,但都表现了“感人的青春情怀”,在人物刻画、选材、表现主题方面都具有诸多的共同点。同时,这两篇文章从文体来看,虽然是小说,但都具有诗意化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与文的比较与转化。

在进行大单元整合时,需要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围绕“青春”来探究这一主题是如何在七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二是思考你是如何感受这些诠释的,假如是你自己,会如何表达对“青春”的认识。可融合的内容还包括意象、诗歌表现方式,小说形象、细节描写、小说语言等。在进行整体性教学时,等于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维更加完整,避免因教材篇幅的限制而造成碎片化思维的结果。

单元学情

【设计意图说明】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关青春的体验和思考。考虑到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正值青春年华,有必要让他们对青春、青年、理想有自觉的体认,在经典作品的启发和引导下对青春的内涵、青年的责任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格。

从学科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具备基本的鉴赏诗歌的能力,能从意象、形式、情感角度品读简单的诗歌,但对于意蕴复杂的诗歌的理解能力比较缺乏,对诗歌表现方式的认知和辨别不够清晰,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不够深刻和全面。能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但缺乏朗读方法和技巧,诗歌创作能力也十分有限。在鉴赏小说时,学生能从小说三要素角度予以分析,但缺乏对典型物象、细节的观照,对小说选材特点也认知不够。

因此,本单元应将人文主题与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相结合,在“青春”这一主题之下,着力从上述方面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单元目标

【设计意图说明】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要让学生从诗歌、小说中感受青春形象,理解青春的价值,也要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创作选择,学习抒写青春的方法,从而激发创作灵感,抒写自己的青春,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基于以上认识,本单元目标制定如下:

1.理解诗歌运用意象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和叙述语言的特点,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2.学习从情感及表现方式角度欣赏诗歌,从选材及表现主题角度分析小说,领悟作者创作意图,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3.感受不同作品中的青春形象,激发青春热情,理解青春价值。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增强表达交流的能力

达成评价

【设计意图说明】

聚焦“学写诗歌"的写作任务,本单元设计了“开展‘青春之诗’主题创 作交流会"的情境任务。围绕诗歌"读与赏”"思与评""写与诵"设计三个课 段,分别聚焦诗歌(小说)如何读、诗歌(小说)如何写及尝试创作三个主要方面设计了课段情境任务。

单元实施

【设计意图说明】

课段课时主题课时安排学科知识点教学篇目课前准备感知描绘青春形象 梳理所有篇目(读与赏)品读作品诗意味青春百态物与“我”——赏析诗歌意象及意象作用2课时意象、意象作用《沁园春·长沙》《峨日朵雪峰之侧》《红烛》《致云雀》诗与文——品味小说形象及诗意表达2课时形象、语言《百合花》《哦,香雪》(思与评)探求作者诗心悟创作选择显与隐——比较诗歌情感及表现方式2课时情感、表现方式《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小与大——分析小说选材及表现主题2课时小说物象、细节描写《百合花》《哦,香雪》(写与诵)抒写读者诗情绘青春画卷涵咏创作青春之诗2课时表达、交流所有篇目


课时设计

课题


课型

第3课时   诗与文——品味小说形象及诗意表达

新授课口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它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设计意图说明】

小说方面,两篇小说背景不同,但都表现了“感人的青春情怀”,在人物刻画、选材、表现主题方面都具有诸多的共同点。同时,这两篇文章从文体来看,虽然是小说,但都具有诗意化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与文的比较与转化。

    小说与诗歌都是借助典型的形象抒发情思,表达主题。本单元的两篇小说洋溢着青春之美,请尝试寻找小说里的“诗意”,把小说改编为诗歌,在诗歌创作会上交流。

 

 

 

 

学生学情分析

【设计意图说明】

在鉴赏小说时,学生能从小说三要素角度予以分析,但缺乏对典型物象、细节的观照,对小说形象的理解比较浅显,对小说的诗话语言也认知不够。

 

 

学习目标确定

【设计意图】

探寻小说选材及主题,领悟作者的创作思想,感悟青春价值

 

 

 

 

 

学习评价设计

【设计意图】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

学生活动1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活动一:发现人物转变,寻“人物”之诗意

阅读《百合花》《哦,香雪》,结合预先完成的人物小传,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1.思考:《百合花》中“我”眼中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各是什么样的?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去发现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特征。

2.几位同学在梳理《哦,香雪》的情节概括形象时,发现“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这处情节不符合时间发展的顺序,为什么这样写?删掉或调至开头,是不是更流畅?

此处情节属于插叙内容,从中可以读出香雪作为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因为没有自动铅笔盒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歧视,这种“伤害”造成的心态转变,是她后续一系列行为的原因。

小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插叙补充了背景材料,有助于情节展开,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完整,避免了平铺直叙,符合小说“一波三折”的文体规律。

3.香雪、新媳妇在小说中的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吗?请关注特定情节,梳理变化的过程,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

新媳妇的变化:不舍新被子,娴静羞赧——坚毅果断,不容商量。新媳妇的变化源于对通讯员的深入了解,尤其是她知道了通讯员牺牲的过程。通讯员勇敢、无畏生死、无私为他人这样的品质深深震撼了新媳妇。新媳妇精神成长的标志,由舍不得借新被子到用新被子温暖着即将埋葬的通讯员。

香雪的变化:在校受伤害,渴望平等——向往山外文明,勇敢追求所愿——走出自卑、战胜恐惧,实现自我超越。香雪的变化源于她获得了进入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塑料铅笔盒,更源于她内心对家乡台儿沟质朴的情感。香雪变化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对台儿沟的富强有了自觉的责任担当——“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她们都走出了小我,把目光投向了他人或社会,抛开个人的物质需求转为关注他人的需要。展现出一种诗意的青春之美和人性之美。

【小结】小说人物具有丰富性、成长性和纯美意味

 

学生快速阅读“带路”“借被”“牺牲/献被”“盖被”部分,归纳出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用如下形式回答:

在______中,运用________描写,写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通讯员/新媳妇。

 

【设计意图】

发现人物转变,寻“人物”之诗意

 

教师活动2

学生活动2

活动二:关注语言特色,品“语言”之诗意

  1.《百合花》作为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它的叙述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一处你觉得最富诗意色彩的段落进行赏析。

如11节中,“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诗情画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景美与人美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2. 小说开头对台儿沟的描写和香雪最后走回台儿沟的景物描写非常有特色,分析这两处环境描写的特点。

片段1:第2段的景物描写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分析:一组形容词,形象地描写了火车轨道的小巧,纤细、弯曲,传递出作者的爱怜之意,间接写出作者对台儿沟的感情。

片段2:第72-81节的景物描写

⑴“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⑶“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⑷“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分析:结尾部分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出了景物随着香雪心理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展现出香雪内心从怕到不怕,从犹豫到坚定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山路上完成的,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3.铁凝为什么要在标题中的“香雪”前加一个“哦”字,它读什么音?结尾重复出现的“哦,香雪!香雪!”具有什么样的抒情效果?

“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种种举动的理解与赞美,整个作品洋溢着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姑娘纯洁善良品性的歌颂。

【小结】小说语言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咏叹意味

 

1.找出一处你觉得最富诗意色彩的段落进行赏析。

2.学生阅读、分析两处环境描写的特点。

3.学生使用不同语气诵读“哦”,体会其中情感

活动意图说明

关注语言特色,品“语言”之诗意

 

教师活动3

学生活动3

活动三:小说改编诗歌,讴歌最美青春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孙犁《谈铁凝新作〈哦,香雪〉》)

 

尝试将《哦,香雪》的结尾通过分行、适当增减字数的方式,改编成诗。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

小说改编诗歌,讴歌最美青春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诗与文——品味小说形象及诗意表达

1.发现人物转变,寻“人物”之诗意

2.关注语言特色,品“语言”之诗意

3.小说改编诗歌,讴歌最美青春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设计意图】

 

结合你对两篇小说“诗意化”的理解,将课前预先撰写的人物小传改编成诗歌,准备在诗歌创作会上交流。


 

教学反思与改进

 

【设计意图说明】

 

大单元教学要注意四大特点:

特点一:大单元教学要把握大原则,重在培育核心素养。

随着新版课标的颁布与实施,语文学科明确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为主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其他素养达成的必经之路。大单元教学不是盲目追求“大”,而是把握中心思想和关键原则,重在培育核心素养,教师在整合知识点时,必须立足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点二:大单元教学重视整体性、要有全局观

教材大部分单元是阅读与写作为主的单元,基本栏目包括:单元导语、课文及注释、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单元研习任务)。要以任务引领教学:1.以任务为引领,围绕任务提供哪些资源,提示哪些要求,以任务来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2.单元任务不是课后练习3.语言建构与运用时语文和养的基础,是其他素养达成的必经之路,注意牵好这个“牛鼻子”

特点三:教师不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由关注书本转向关注学生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的真实境况中面对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单元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拥有大格局,站位更高、观念更新,立足学情、要以发展的眼光将整本教材为我所用,统整教材,科学规划设计,关注学生素养,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习指向问题解决。“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学生身上,在真实的情境下,在学生多样综合的语文活动驱动下选择教学资源,安排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始终都在积极地读书、思考、写作、交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重要驱动力。建立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的联系,学生遇到生活的中的问题能激活自己的知识积累,会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特点四:单元学习任务设置,注重任务的综合性和人文性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水平,立足该学段学生在年龄特点、兴趣习惯、经验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学情,按照学科知识逻辑,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逻辑、成体系的统整,将单个知识点进行整合,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科学设计教学发展进程,构建系统性的知识大单元集合。构建适应生活的知识体系,除了培养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信仰、情怀,心中有家国,有民族;培养学生新思维,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华城路81号 联系方式:0519-82312017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

站点统计: 昨天访问: 8791次 | 今天访问: 2712次 | 本月访问: 132171次 | 上月访问: 190999次 | 访问总数: 6048886次 | 文章总数: 216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