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学期第6周国旗下讲话——节水惜水润万物,爱水护水益千秋
作者: 程杰 | 发布时间: 2025/3/17 9:42:09 | 77次浏览
节水惜水润万物,爱水护水益千秋
高二7班 潘靖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国旗杆旁的草叶上,折射着朝阳的微光。当我们凝望这片晶莹时,是否想过——这转瞬即逝的水滴,恰如地球上每一滴淡水的珍贵?今天,距离3月22日“世界水日”还有5天,但水的故事不应只属于某个特定的日子。水,是生命之源,是文明之脉,更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根基。此刻,让我们以“节水惜水润万物,爱水护水益千秋”为信念,思考如何以青春之力守护这一方碧水蓝天。
翻开中华文明的史册,每一页都浸润着水的智慧。大禹“疏九河而定九州”,用疏导取代围堵,让洪水化作滋养中原的甘霖;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以“深淘滩,低作堰”的匠心,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千年富庶;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用奔涌的浪花串联起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水,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明的密码。
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清澈意象,到敦煌壁画上“飞天散花,流水生莲”的瑰丽图景,中华文化始终饱含对水的敬畏。老子观水悟道,孔子临川叹时,我们的祖先早已将节水惜水的智慧融入血脉。这些文明的回响告诉我们:护水,就是守护文明的根与魂。
然而,当我们享受着“拧开水龙头即得清泉”的便利时,这颗蓝色星球正发出沉重的喘息。全球约22亿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相当于每3人中就有1人面临缺水危机;非洲撒哈拉的妇女每天徒步6公里取水,干裂的水桶里盛满生存的艰辛;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正为缺水所困……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国旗时,更应读懂肩头的责任。护水不是遥远的宏愿,而是触手可及的行动:
? 做节水理念的“传播者”:在校园发起“光瓶行动”,让每一瓶水都被喝光。
? 做护水科技的“创新者”:像深圳中学生那样研发“智能灌溉系统”,或用3D打印技术制作“雨水收集模型”,让科技为节水赋能;
? 做爱水行动的“守护者”:拧紧滴水的龙头,拒绝浪费半瓶水;参与“巡河护源”志愿活动,清理岸边垃圾。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的节水,是为子孙后代储蓄希望;此刻的护水,是为人类文明延续火种。敦煌月牙泉因节水补流重现生机,塞罕坝林场因科学涵养水源筑起“绿色长城”,这些奇迹告诉我们:觉醒与行动,能让荒漠涌泉,让未来可期。
同学们,我们是五千年治水文明的火炬手,更是美丽中国的建设者。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起誓:从拧紧一个水龙头开始,从珍惜每一滴水出发,用行动践行“节水惜水润万物”,用担当书写“爱水护水益千秋”!愿未来的大地,清流处处奔涌;愿人类的明天,碧水永远长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