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好家校沟通“纽带扣”的教师新智慧
作者: 学校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19/11/30 18:09:25 | 4982次浏览
系好家校沟通“纽带扣”的教师新智慧
刚站上讲台的职初教师,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经验,怎么给家长支招,为家庭教育排忧解难?班级建立了家长微信群,怎么当好“群主”把好舆论风向标,使人际沟通更加顺畅,而不是平添更多烦恼?临近幼升小或小升初时,有家长会咨询报课外辅导班的事,怎么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学业竞争……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挑战,奉贤区坚持“全体教师必须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家教指导力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素养”工作理念,探索出一条“全员培训-研制教程-开发网课-实践提升”的教师家教指导力提升之路,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培训纳入师训体系,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指导用书,全区8000名教师人手一本,同步开发网络课程,逐步形成了区本化教师家教指导力教育体系。
家教指导力欠缺 成为新时期教师的现实困扰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优秀的人才。毋庸置疑,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家长,但学校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发挥重要指导作用,而一线教师的指导能力则是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态度或者行为习惯偏差等问题,很多是由家庭教育不当或者缺失而导致的,但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观察力和实践指导力,适时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就能有效地缓解甚至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奉贤区教育学院德研员戴宏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奉贤的真实案例。学生小A原本在教师和同学心中是一个品学兼优、让人放心的“乖乖女”,但在初一暑假结束后突然变了样,穿着打扮不得体,行为举止不合规,学习成绩连连下滑,好像一下子换了一个人似的。所幸班主任及时察觉到孩子的变化,一经了解才知道小A父母刚离婚了,这可能对小A造成了很大伤害。于是班主任找到小A妈妈深入交流,一起商量帮助教育小A的方法。没过多久,小A就走出阴霾,恢复了过去的阳光,不仅自己学习努力,也懂得体贴母亲,最终还考上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如果没有教师的敏锐洞察力和家庭教育指导力,又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花季少女可能就会误入歧途,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阵地在学校。”戴宏娟对记者说,学校是直接面向千家万户的机构,具有其他部门不具备的广泛联系家庭的优势,而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又比较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家庭教育指导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奉贤区教育学院自2016年5月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服务中心以来,曾面向广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调查。调查显示,多数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指导有必要,当被问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否有能力指导您正确教育孩子”时,选择“多数老师有能力”的家长占比达到93.2%,但当被问到“在日常的家庭教育活动中遇到难题时,您是否会积极主动向教师请教”时,选择“基本上会”和教师沟通的家长的比例为66.3%。显而易见,两个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下的年轻教师大多为“80后”“90后”,几乎是名副其实的“独一代”,多数教师不仅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甚至连基本的家庭教育经验也没有,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力十分欠缺,在开展工作时往往困难重重。学生成绩不好了,怎么与家长沟通和交流,既不让家长难堪,又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共同找到解决办法?如何发挥好班级微信群的作用,既满足家校沟通的需求,又能有效管理班级群的舆论导向?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引导和帮助家长缓解亲子冲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期……新时代对教有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教师在家校共育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困扰。
“当前,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识和能力远远不能胜任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发展已进入家校合作育人的时代,家教指导能力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素养。”在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竹林看来,家校合育需要走专业化建设之路,仅凭单纯的行政指令不能实现,也不能单纯依靠家长和教师个体力量去完成。即使由家长、教师为主体去落实,但目前广大教师、家长尤其是85后、90后青年教师十分欠缺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力,难以自觉完成家校合育这样一个“专业活”,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和专业培训。
强化师训 提升教师家教指导专业素养
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教育课程尚未纳入师范院校和区域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机构)相关学科建设中,在职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培训尚未成为政府行为,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化培训尚未形成国家“标准(体系)”,培训机构五花八门,培训市场逐利居多,专业研究实践不足。诸多原因造成教师队伍家庭教育指导力建设滞后,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家校合育需要有一个区域性平台统筹,区域教育学院因其“小实体、多功能、专业化、大服务”的职能定位,正适合承担这一角色。奉贤区教育学院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纳入“双金字塔”型教师培训体系。先后开展面向骨干教师、班主任、校园长、党政干部等专项培训,依托名教师工作室的浸润式培训,“中小幼家庭教育示范校”的项目式培训,依托家培网等网络平台的远程培训,纳入学分银行,全面提升各层级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力。
从改变和提高教师做起,奉贤以研制区本化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教程为切入点,探索家教指导“标准化”新路径。在上海市教委德育处支持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教程研制项目于2016年正式启动,奉贤区教育学院组织专业力量,历时三年,编写出版了覆盖中小幼各学段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教程”系列丛书,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教师家庭指导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基本理论学习,指导教师怎么有效利用家长会、开放日、接待日、家访、微信群等各类传统或新型的家校沟通方式。这套教程包含了幼教版、义务教育版、高中版三本书,从91个家庭教育指导案例出发,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棘手问题,展开中小幼教师日常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又一种教育智慧》是“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教程”系列丛书的“开篇之作”,面向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群体。翻开这本书,记者看到全书由“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家庭教育指导途径”“家庭教育指导实务”三大编组成,尤其是第二、第三编讨论的话题和呈现的案例都特别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对实践操作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性。
奉贤区教育学院科研员、“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教程”副主编张美云介绍说,这套教程收录的很多案例来源于编写者自己的实际工作,如第二编“家庭教育指导途径”分四个章节介绍“集体指导”“个别指导”“媒介指导”“特殊指导”四种指导途径,每一章节都包含了“问题聚焦”“教师思考”“教师策略”“行动反思”“智慧分享”几个部分,而“智慧分享”的一些内容就来自于奉贤区中小学校的成功经验,比如第二编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班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和家长沙龙等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委会作为一个家校交流的桥梁,其实并不稀奇,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但怎么进一步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需要基层学校开动脑筋进行创意设计和智慧实践的。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建立了家委会坐班制,每周一都会有家长到学校参加“七个一”活动,包括观摩一次升旗仪式、聆听一次课堂教学、倾听一次学生心声、与一位老师进行交流、品尝一次学校午餐、巡视一次校园安全、畅谈一次观摩感悟,至今已有近千名家长参与过此类活动,获得广泛赞誉。附小的这一成功经验在第七章“智慧分享”部分进行了分享,用身边发生的例子激发更多学校和老师的灵感和才智。
身边人讲身边事 身边事影响身边人
奉贤区教育学院还创设多种途径帮助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提升服务素养。组织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深度参与教程研制,引导全区教师主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教案设计和网课录制,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引导更多的人,使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走向专业自觉。
“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教程”系列丛书的编写者大多是来自一线的班主任,作为奉贤区初中段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的汇贤中学教师张娟就位列其中。在她看来,面向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力的专业化培训非常有必要,“当家长教育子女遇到困感时,教师有责任给予专业性指导,但很多年轻教师自己未婚未育,缺乏家庭教育的经验,指导起来可能力不从心,加上微信、QQ等虚拟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家校沟通更为频繁,情况也更为复杂,家校沟通不顺成为了当下一些青年教师职业挫败感的来源之一。”即使像张娟这样已经有十五年教龄的班主任,也会在家校共育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教育发展不均衡不仅是校际间的,家庭之间差距也很大,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学生习惯养成有差异,有时候从教师的角度给家长提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效果不一定好。”张娟说。
于是在编写教程过程中,张娟提供了大量切合教师工作实际的一线经验,有的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来自于身边的同伴故事,甚至还有奉贤区其他学校的做法。比如在教程里,张娟列举的班主任周老师开展家长沙龙活动的例子就来自奉贤区某所学校。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特殊又必然经历的时期,有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性格叛逆、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家长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针对这一家庭教育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周老师组织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当‘不放心’遇到‘青春’”的家长沙龙,让家长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启发思想,男同学家长组和女同学家长组还各自进行了小组分享。活动以后,很多家长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青春期孩子。
“家校互动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确实会出现家校沟通不畅的情况,一开始我很难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有时候会抱怨家长怎么不好好管孩子,孩子成绩不好也不关心。”奉贤区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林紫薇今年是第四年做班主任,在学习了这套教程以后她感到一下子豁然开朗,尤其是“不畅的家校沟通”那一节让她打开了工作思路,“学生出状况,千万不要因此得出家长不关心子女的结论,也有可能是家长育儿方法不得当的表现。”现在她总能站在家长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与家长沟通时避免指责、抱怨、说教,而是朋友式地聊天,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为了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达成合力育人的目的,平日里林紫薇在班级里举办了很多活动,比如每年母亲节,她会让孩子们拍祝福视频发到班级家长群,买玫瑰花、写封信或者拍张合影送给妈妈,妈妈们觉得很暖心,就更加支持林老师的工作,也更能接受林老师的家教指导。
林老师曾有个学生小B,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有一阵子不来上学,家长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林老师便亲自上门家访了七八次,和家长一起寻找症结。原来是家里有了妹妹以后,小B觉得妈妈偏心妹妹,对自己过于严厉,亲子矛盾不断升级,最后小B把自我封闭了起来。经过林老师的耐心分析和建议,妈妈正视到自己的问题,努力做出了改变,亲子关系慢慢缓和,三个月后小B终于回到校园。
“作为教师,必须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智慧,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把家长拉拢到同一个育人阵营里,但更重要的是要带着一片真心对孩子、对家长。”在家教指导方面已颇有心得的林紫薇,今年还参加了奉贤区教育学院主办的家教指导教案撰写和网络课程录制,她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了更多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