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
首页>教学科研>课题网站>备案课题>生物大单元教学>研究动态>正文

大单元教学的困境

[阅读:325次]

大单元教学的困境

 

一、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驾驭能力较低

大单元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热点,很多教师存在教学困惑,对于大单元教学的许多名词、概念、理念理解不透彻,对于接受新生事物存在抵触、畏难情绪,对于大单元教学的驾驭能力非常低,所以,提高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选择恰当的大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增强内容重组的科学性、适切性。如果大单元内容制定得过大或者过小,都不能发挥大单元的作用,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第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大单元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学生第一次接触,当看到这么综合的学习内容时,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我否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学会、是否能够跟得上教学进度。所以,教师要从心理上要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学会大单元的内容,相信自己可以跟上大单元的学习节奏。第三,灵活调整整个大单元教学的进度,提高大单元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进程,教师要能够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合理设计教学的内容,这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对大单元教学不认可,认为内容太多太杂,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所以,在相关大单元教学工作中,总是表现得不够积极,没有将大单元教学的相关要求落实到位。第二,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不够高,在大单元教学内容规划、课堂实施、学生培训等方面存在漏洞,没有达到大单元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是因为:第一,大单元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没有显示其优越性,致使教师对大单元教学感到困惑,犹豫不决,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不能积极地去寻找解决方案;第二,大单元教学缺乏具体的可供借鉴的有效模式和可供参考的典型案例,致使教师没有参考的方向,缺乏实施的动力;第三,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为教师提供必需的教研培训、理论指导和相应的资源保障,显然,当前很多学校、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二、学生的大单元学习能力不足

学生作为大单元教学的最终落地者,在大单元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学生对于大单元教学有着较高的驾驭能力,才能使得大单元教学真正开花结果。

学生对大单元教学驾驭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对于大单元教学认可度比较低。学生觉得大单元教学课程内容较多,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他们囿于以前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单元教学不够认可。第二,学生课堂预习效果与学习效果不够好。大单元教学内容比较多,需要进行联系、内化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往往缺少宏观视野,不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致使梳理事物发展的脉络比较困难,降低了学习的成就感。大单元内容比较多,课堂上大多处理重难点,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如果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身心投入,就不能很好地实现拓展、迁移、应用,失去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学生对大单元教学驾驭能力缺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单元教学是一个新的事物,学程与之前的学案区别比较大,学生对大单元教学的接受能力比较低,致使大单元教学不能很好地落实;二是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大单元教学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不够强,所以实施起来有些困难。

三、素养的追求与知识立意的冲突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且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核心素养,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掌握知识,以教教材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大单元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发展而提出的。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很好地避免知识的零散性,有利于学生梳理事物发展的线索,符合学业质量的要求。同时,大单元教学的思维含量比较高,突破了知识的界限,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多个方面实现学生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在大单元教学中,有些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更多的基础知识,课堂中会过度地强调知识,而忽略了知识学习背后体现的素养要求,致使大单元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在大单元教学中没有适合的情境、任务,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就失去了依托,致使大单元教学的过程流于形式,成了讲解知识的大单元教学,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除此之外,教材中的很多细节无法融入大单元教学中,致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先急于处理基础知识,而忽视了通过大单元教学可能给学生带来素养上的提升。

大单元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追求素养的教学与知识立意教学的冲突,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缺少科学的质量观。教师对现今质量检测的方式与内容的认知存在偏差,有些时候总以为质量检测还是考知识,没有明确其不仅是考知识,更重要的考查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阐释知识得出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这就是核心素养考查的要求。第二,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到位。片面地认为大单元教学就是知识的简单组合,并没有认清大单元教学的运行方式和价值所在。所以,也就发现不了大单元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素养的优势,认为还是坚持原有的知识立意顺手,没有特别的实际性突破。

四、大单元教学实践与理论存在脱节

第一,理论研究方面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所谓宏观研究,主要关注大单元设计的内涵、价值讨论,但对一些涉及大单元设计核心要素的微观问题,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单元类型科学凝练大概念;如何基于大概念创设情境,提高大任务与单元文本的契合度;大概念与大任务、大项目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含关系等等,已有研究,但仍然没有权威的定论。二是理论设想多,操作性研究少。现在已有很多关于大单元教学的理论模式、教学研讨、理论培训,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太少,教学需要有更长期的实践检验。

第二,缺少成熟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认为耗时最多的环节是教学过程设计,其次是教学要素分析,最少的是教学评价方式渗透与教学反思书写。与之相对应,缺乏设计技能是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其次是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最后是缺乏时间。也就是说,一线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过程中,确实面临太多的问题,他们特别渴望在教研活动、经典案例、设计流程、课程资源、科学评价等方面得到帮助。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学校正在进行的大单元教学,仍然处于模仿的阶段,并没有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实现大单元教学的自主创新发展。

自大单元教学提出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学习等,对于理论知识接触与积累得比较多,并且有自己的思考。但是,我们学习的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没有很好地落实下去,造成教学实践与理论脱节。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大单元教学中提到的任务情境在教学中落实不到位,教师没有提供切实的情境供学生体验,造成学生很难将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不能很好地落实大单元教学。第二,大单元教学强调基于评价任务让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任务要么没有,要么设计得不够具体,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失去它本身的功能。第三,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大概念为统领,但是,教学中经常就是上完一节课之后,学生并不明确这一节课围绕的核心概念到底是什么,没有将大单元的概念落实到位。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理论没有真正研究明白,对于如何实施缺乏明晰的思路,致使大单元教学在落地的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降低了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兴趣;第二,大单元教学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可变的因素,教师应对的办法不多,致使教学实践走了样、变了形,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给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第一,致使大单元教学失去了本来的特色,与以前的教学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从更高的站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知识,缺失了知识之间的前挂后连以及各项能力的迁移提升。第二,大单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是教师与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五、真实情境与大任务不能有效融合

“双基”“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表明了人们对目标认知的迭代升级。新的目标需要新的教学要素介入,除上述所讲的反思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人。之所以提出大单元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研究、去学习,从一个更大的视野去看待学习的内容,学生有自己的知识生成,从而提升学习的品质。设计大任务是为了实现一个大方向性的目标,使得学习变得具有整体性、针对性。为什么要在大单元设计中加入“真实情境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完某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因此,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必须超越以前惯用的课时评价内容,不局限于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简单应用,而应该转变为以学生“在特种情境下能运用什么知识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程度”为主要内容,来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也就是说,真实情境和任务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真实情境和任务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必备条件,大单元教学与评价需要真实情境和任务,如果离开真实情境或任务,就无法很好地培养和评价核心素养。这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就会倒逼教学,把真实的情境与任务融人大单元教学设计中。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情境与大单元制定的任务有时候不相融。大单元制定的任务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时候可能会比较枯燥,而不像情境那么有意思,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任务与情境的不相融,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任务与情境没有真正贴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融为一体。大单元教学强调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为实现学生的“真学习”创造条件,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但是,实际上,教学设计往往没有学习情境或情境与任务不相融,出现“两张皮”现象,情境仅仅是好看的花瓶。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来适当调整任务与情境,致使两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矛盾。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需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或发展形成,任务与情境产生矛盾或不匹配,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脱离实际,教学评价也会偏离目标和方向。如果不把课程与真实世界的做事、做人建立起联系,那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就只剩下死记硬背、机械操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遥遥无期。